联系我们
符号江苏丨河贯南北运通中西一部流动的百科全书
详细说明
中国与埃及、巴比伦等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最早开发运河的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486年开凿的邗沟运河,直到今天仍是沟通江淮之间的水运干道。
中国元朝统治者忽必烈汗约1293年开通北京至杭州的京杭大运河,经天津、 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一千七百九十四公里。
京杭大运河穿过中国的两大河流长江和黄河,克服种种天然的障碍,显示了中国人的勤劳、毅力和智慧,是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
大运河有着数千年的开凿历史,严密的管理运营体系,它是一部流动的解读中国的百科全书,记载了中国人民生活和历史的点点滴滴,对中国政治、经济及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位于大运河全段最高海拔处的南旺引水与分水工程是大运河会通河段最重要的水源工程。据现在测量,南北地势高差在三十至五十米之间。水往低处流,要让天然河道的水顺利流过南旺镇南下,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这样一个难倒水利工程师的项目,却由一个从未受过水利知识教育的当地夫役设计了出来!
这名设计者叫白英(13631419),当时是负责看管京杭大运河南旺段水利设施的一名小管理员。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十分关注京杭大运河的通畅,命工部尚书宋礼至山东负责疏浚运河。宋礼来到山东南旺镇,便为此处地势高低悬殊、缺乏引河水源等难题而困扰。白英虽未受过水利知识的教育,但他通过个人多年来的亲身考察走访,对当地的地形水势了如指掌,向困境中的宋礼献上治水之策,即通过建筑水坝,从附近可引用的汶水、泗水上游高处调水,在南旺处分流,三分往南、七分往北。水引入运河后节节设闸,控制水量,以保持航行水位。这个治河思路被称为“白英策”,得到宋礼的赞赏,成为南旺分水工程的指导总原则。
南旺分水工程分为修水坝(戴村坝),调节附近的汶河河水,挖引山泉,修建水柜和水闸控制水量等一系列工程,历时九年才完成。其中的重要工程戴村坝,主体坝长达四百七十三米,屹立百年而不倒,设计巧妙,施工坚固。
戴村坝的坝体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它建有三段不同的高度,南面最低,北面比南面高出零点一米,中间高出零点三米,通过三段坝体分级漫水,无论水位如何变化,始终保证了进入运河的合适水量。每当夏季汛期来临,汶河通过的洪峰流量能够达到每秒一千零五十立方米,但经过戴村坝的洪水不会冲入运河破坏河道,而是流回汶河故道。水坝底部用梅花桩做基,夯实三合土后再镶砌百万斤的巨大条石。石头与石头之间用铁扣相连,勾缝剂使用的是白英建议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糯米浆和石灰、桐油。这几种物质混合搅拌后凝固成型,作用类似于现代的水泥。桐油能增加凝固后的黏合度与韧性,而石灰在糯米浆的帮助下具有极大的抗住压力的强度,凝固后的坚硬程度可比花岗岩。
这种中国发明的特色混凝土技术被大范围的应用于运河上的堤坝、石桥等水利工程的修建,十分牢固。南旺分水工程完工后,在南旺镇分水岭处建起了一座龙王庙,纪念这一伟大工程。
始建于明初中期的南旺工程是世界运河工程史上较早的一座大型综合性水源工程,比欧洲早期运河建造史上最有一定的影响力、为法国米迪运河提供水源的黑山引水与分水工程早了约二百年。
自有运河以来,就有了针对运河的管理机构,随着运河路线的延伸、发达,管理机构也日益完善、细化。河道管理部门,管理范围有水源管理、河道整治疏浚、水量调节、堤防维修、闸坝管理和日常维护等,以保持运道畅通;运输管理部门,管理范围有运输组织、船只和人员管理等,主要是针对漕运,以维护运河上行驶船只的运输秩序。运河一方面耗费了国家大量的财政收入,一方面又给国家带来大量的物资和财富。
大运河对于中国的意义,不是一项静止的大型水利工程。运河串起了数十座繁华的中国城市,串起了数亿中国人的生活。北京、临清、济宁、淮安、扬州、镇江、苏州、杭州等,就像点缀在运河带上的一颗颗明珠。故宫、长城、十三陵这些大型土木建筑所用的大木、大砖等物料,以及在北京生活所需的蔬菜、水果、鱼、米、酒、丝绸等都是通过大运河运来的,说“北京城是从大运河上浮来的”一点不假。
大运河是世界上延续使用时间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运河,被《国际运河古迹名录》列入作为世界上“具有重大科学技术价值的运河”,是世界运河工程史上的里程碑。
大运河的建成和持续运行实现了南北资源和物产的大跨度调配,沟通了国家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促进了不同地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国南北方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紧密联系。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中国大运河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是大运河沿线地区必不可少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
不仅如此,大运河还是一条文化的河流,它直接串联起南北,沟通了黄河与长江,间接地连接起更为广阔的空间,对中国文化大格局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联系古代中国与世界的桥梁,是古代东方主要的国际交通路线之一。丝织工艺、陶瓷 制造术、建筑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以及各种文化书籍向海外传播,东南亚的优质木材、宝石、香料、象牙以及中亚的皮革、矿物颜料等进入中国并经由运河传遍全国,中国工匠甚至参与了中东灌溉工程的设计与建造。
2019年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 将大运河的保护与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纲要明确,要按照“河为线,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的思路,构建一条主轴带动整体发展、五大片区重塑大运河实体、六大高地凸显文化引领、多点联动形成发展合力的空间格局框架,并根据大运河文化影响力,以大运河现有和历史上最近使用的主河道为基础,统筹考虑遗产资源分布,合理划分大运河文化带的核心区、拓展区和辐射区,清晰构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空间布局和规划分区。
2019年5月,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筹)奠基仪式在扬州运河三湾风景区举行。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将建设成为保存大运河历史记忆、传承大运河文化发展的新时代经典之作,彰显着大运河的文化特色、时代特征且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这将成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标志性博物馆和最能反映中国大运河文化的标志性工程。
中国的运河开凿已有2500多年历史,以其广阔的时空跨度、巨大的工程成就、深远的社会影响而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时至今日,京杭运河江苏段保存基本完好,全长683千米,是京杭运河航运价值最高的水道。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首批遗产点段分布在8个省27个城市,其中江苏省以6个城市入选为最多,江苏省的扬州市则以9个遗产点和6段河道成为大运河全线列入遗产最多的遗产区。
“符号江苏”系列之《大运河》一书,详述了大运河的建造过程、运营管理以及大运河串起的繁荣、独特的价值等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大众展示大运河的历史意义与文化、经济价值。
“2020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大运河》英文版的首发仪式正式在线举办。英文版由内河航道国际组织主席David Edwards May重新编写。在“2020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上,本书被选为向运河城市代表赠送的大运河研究书籍之一。
与此同时,阿拉伯语版本也在同一时间进行了首发,由阿联酋指南针出版社翻译出版的阿拉伯语版《大运河》将向国际友人讲述中国大运河的故事,展示大运河的魅力,并逐步扩大“符号江苏”丛书的传播范围与影响力度。
26日开始,位于北京市与河北省交界处的北运河杨洼船闸进入有水系统联合调试,预计6月初完成调试。...[详情]